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23〕8号 | 发布日期:2023-06-19 |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关 键 字: |
标 题:关于印发《临县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县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临县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红枣产业健康转型发展,持续实施红枣振兴战略,做好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着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红枣产业持续为实施“五化战略”,建设“五个临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经济支撑,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根据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打好产业乡村振兴战,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实施“135”战略,力争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着力培育红枣产业发展新业态,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红枣产业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引导基层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走一条高质量、高标准、高规格,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二、目标任务
以“打造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红枣林综合管理、加工销售、产业延伸、科技支撑、宣传推介等方面入手,创新模式,多措并举,坚定不移地抓好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工作,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八堡、克虎、曲峪、丛罗峪、碛口、三交、林家坪、刘家会、安家庄、石白头、兔坂、雷家碛等12个红枣主产区乡镇和有条件且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红枣经济林综合管理3800亩,品种改良400亩,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00亩,大枣嫁接酸枣400亩,规范建设养蜂点400个和蜂蜜冷藏库建设,积极防治枣疯病及病虫害防治(防裂果)等9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黄河流域红枣经济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大开展古枣树群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红枣文化,讲好临县红枣故事;通过精细化综合管理和修复复壮,提高红枣品质。
(二)打造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要求,在红枣主产区乡镇打造800亩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保证红枣芽茶原料来源安全、优质,促进红枣芽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三)适度发展酸枣产业。在全县有条件且积极性高的乡镇栽植或嫁接改良优良酸枣,适度发展酸枣产业,多渠道增加枣农收入。打造大枣嫁接酸枣示范园400亩。积极支持枣农栽植或嫁接改良酸枣,对符合条件的,栽植酸枣树的给予相应的补助。
(四)实施红枣保险。运用落实好保险扶贫政策,推广可复制保险扶贫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优化工作运行机制,通过财政补贴引导,遵循市场化运作原则,通过相关程序,确定具有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资质的保险机构,开展10万亩省级政策性红枣保险补贴试点,确保枣农利益得到保障。
(五)培育红枣新业态。大力发展红枣精深加工、枣芽茶、枣花蜜、枣木香菇、枣木工艺、残次红枣饲料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条,力争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着力打造红枣产业发展新业态。进一步修订完善《促进临县红枣产业振兴发展若干意见》,推动我县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增加枣区人民经济收入。启动中国枣花蜜交易市场建设,规范枣花蜜养蜂点,建设冷藏库,加大枣花蜜产业奖励补助力度,推动枣花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探索红枣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机制,加强枣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喷洒防裂果农药,降低红枣裂果率,红枣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枣疯病大排查大处置工作,引导广大枣农积极防治,把枣疯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七)推广普及红枣种植采收机械。政府引导枣农推广普及市场已成熟的锄草机、微耕机、高枝剪、高枝油锯、低枝油锯、电动剪、无人机、喷药设施,积极推广临县发明的山地红枣收集器、山地红枣摇树机等现代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机械化,使枣树日常管理效率提高4倍--6倍,捡枣效率提高4倍--5倍。
(八)实施红枣品牌化战略。推进“临县红枣”“临县红枣芽茶”“临县枣花蜜”等公共品牌建设,培育创建一批知名商标。依托“临县红枣”区域公共品牌在各类媒体宣传临县红枣;在全省范围内通过“临县大红枣,天然人参果”、“中国枣花蜜示范县”等大力宣传临县红枣系列产品,推荐企业参加各类农特产品展销会、农博会;举办好第八届“枣儿红了”红枣旅游文化节,提高临县红枣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提升红枣科技含量。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专家团队力量开展红枣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研发和集成示范工作,规划红枣博览馆,建设酸枣资源圃,加强完善“院士工作站”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提高科研服务效率。筹建红枣研发中心(包括枣芽茶研发中心、枣花蜜研发中心),加快红枣及系列产品研发力度,为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全国范围内聘请食品领域博士、专家,指导我县红枣及系列产品研发、深加工工作。
四、扶持政策
(一)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
1.综合管理资金来源于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每亩补贴500元,主要用于涂白、整形修剪、扩穴深施肥料、翻地或整坑、病虫害喷防等支出。
2.品种改良资金来源于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每亩补贴730元,主要用于改良嫁接及接后管理、扩穴深施肥料、翻地或整坑、病虫害喷防等支出。
3.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资金来源于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每亩补贴900元,主要用于刮粗皮涂白、整形修剪、扩穴深施肥料、翻地或整坑、病虫害喷防、配置杀虫灯等支出。
4.栽植嫁接改良优良酸枣资金来源于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枣嫁接酸枣示范园每亩补贴1130元。积极支持枣农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栽植或嫁接改良优良酸枣,对栽植或嫁接酸枣达到一定标准(栽植酸枣数达6600株以上、嫁接酸枣接穗达5400头以上)的进行相应的补贴:栽植酸枣树每株补贴1.2元,嫁接改良酸枣每个接穗补贴1.5元。
5.枣花蜜发展资金来源于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在全县养蜂场建立明确的标志,由临县蜂业协会统筹协调,临县和外地蜂农合理分配蜜源,开展蜂蜜冷藏库建设,每平方米补贴800元。
6.枣疯病整村处理枣疯病的按每株70元进行补助。
(二)营销主体
1.鼓励协会、企业、合作社对流转枣园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标准实行有机化生产,支持协会、企业、合作社进行红枣及系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对年内取得红枣及系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年内取得红枣及系列产品绿色食品证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年内取得红枣及系列产品有机农产品证的(含转换证)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年内取得红枣及系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支持协会、企业、合作社制定临县枣花蜜标准,对成功制定临县枣花蜜标准的协会、企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30万元。支持建立相关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平台,加强质量监管。
2.创建推广“临县树绵绵”红枣。对参与创建推广“临县树绵绵”红枣的企业、合作社、枣农、枣商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
3.鼓励企业、合作社购置红枣色选机。对购置红枣色选机且正常使用的企业、合作社,按机器设备购置款的40%给予奖励。
4.鼓励红枣及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性的红枣展销会、农博会,经主管部门推荐报批的企业,县内参展一次奖励500元,市内县外参展一次奖励800元,省内市外参展一次奖励1200元,省外参展一次奖励5000元;举办各类现场会、观摩会视情况给予奖励。
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红枣及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公司认定省市级龙头企业,对新增认定的省级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市级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6.鼓励企业、合作社利用枣木特点,挖掘临县人文自然资源,进行雕刻艺术创作,发展枣木工艺。对年营业额达300万元的企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30万元。
7.红枣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年内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的,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年内获得省部级名优产品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年内参加省级以上有关红枣系列产品竞赛获得金奖或一等奖的,一次性给子10万元奖励。
8.对红枣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三年内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成功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9.其他扶持政策按照《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临县红枣产业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临政办发〔2020〕37号)文件精神执行。
五、组织管理
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由县政府统一领导、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协调指导、各枣区乡镇组织实施,为确保我县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政府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红枣产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由红枣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
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职责: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议标或招标程序,落实项目承担单位和建设任务;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负责组建技术服务队,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办理项目材料出入库及乡镇领用手续,并分阶段做好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抽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理公司和验收单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理和验收。
各乡镇人民政府职责:各乡镇为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的实施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抓好任务分解、方案制定、督促检查、面积审核把关、项目管理、考核初验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后续管护等相关责任落实按照《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后续管护等相关责任落实的实施意见》(临政办函〔2019〕54号)文件精神执行。组织项目实施,特别是要将项目材料发放到位,并分阶段做好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自查,建立项目档案等工作,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完工后乡镇进行初验,乡村两级对项目承担单位实际作业情况的准确性、真实性把关负责。初验后将初验结果报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同时提出项目验收申请;要以村为单位统计,将所有实施面积逐户登记造册,脱贫户(特别是三类户)要单列统计登记造册。
项目承担单位职责: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经济林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施工单位;经营化肥、农药的农资公司(企业)为项目材料供应单位;培训、规划设计、监理、检查验收由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承担实施,上述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项目承担单位通过议标或招标程序与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签订项目合同。项目施工单位负责组织技术服务队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项目合同和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要求,组织承担项目的具体实施,建立项目档案,项目实施完工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材料供应单位负责按时、保质保量供应化肥、农药等;项目培训、规划设计、监理、检查验收单位按照合同完成规定任务。
六、项目管理
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各乡镇按照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负责实施。
(一)任务安排
各乡镇根据全县项目总体建设任务和各村红枣林分布情况、红枣林面积等项目实施条件,结合各村实施意愿,安排项目建设任务,上报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审核后下达任务计划。
(二)组织施工
综合管理方面。施工单位根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要求和项目合同,组织专业技术服务队,采取技术服务队+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实施。主要进行枣树涂白、整形修剪、翻地整坑、扩穴深施肥料、病虫害喷防等管理,施工单位要严把施工质量,施工内容结束后要有完工验收单(表)。
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方面。施工单位根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要求和项目合同,组织专业技术服务队,采取技术服务队+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实施。主要进行枣树刮粗皮涂白、整形矮化修剪、翻地整坑、扩穴深施肥料、病虫害喷防、配置杀虫灯等管理,施工单位要严把施工质量,施工内容结束后要有完工验收单(表)。
(三)项目设计、监理、验收
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委托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监理公司和验收机构,对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进行规划作业设计、项目全过程的监理和验收,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验收的真实性。
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定期对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和富有成效。项目年度任务完工后由乡镇组织初验,初验后向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出具初验表同时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验收机构根据《临县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验收方案》和《作业设计》、《临县红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收方案》和《作业设计》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四)信息报送
各乡镇应对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送县红枣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特殊情况和重大情况可用电话或其它形式随时报送,县红枣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对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五)资金支付
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根据项目合同和第三方验收机构提供的检查验收报告拨付资金。
(六)建立档案
各乡镇、各项目承担单位都要建立项目技术档案,把建立档案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并责成专人管理,专柜保存。
档案资料具体包括项目相关文件、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相关的会议纪要、实施方案、项目合同、施工记录、图片,肥料、农药发放和使用记录、专家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技术培训花名册、资金使用管理、公告公示、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
(七)督查考核
抓好红枣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红枣提质增效,是县政府重点工作,将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工作进度,保证管理到位,促进任务落实。要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体系。对采购的农药肥料等物资,由乡镇监督发放并且确保所有物资发放到位,绝不能出现套取骗取现象,一经发现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七、保障措施
各乡镇要在科技服务、队伍建设、资金扶持上制定具体措施。
鼓励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通过托管、转让和股份合作等模式,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经济林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探索创新多形式投入机制;探索培养人才、多方位科技服务的激励办法;明确限制间作高杆作物,积极发展红枣林林下经济,确保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取得实效。
八、其他事宜
2023年省市县如果下达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各乡镇任务由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下达,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按照此文件执行。
政策解读链接:【图解】临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关于印发《临县2023年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解读
政策咨询:临县红枣产业服务中心 0358-442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