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21〕65号 | 发布日期:2021-12-08 |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关 键 字: |
标 题:关于印发《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临政办发〔2021〕65号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国家储备林制度,加快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根据吕自然资发〔2020〕653号《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下达2020年国家储备林及林业扶贫项目第二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通知》,结合我县社会经济情况和林地资源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增加林木资源储备为核心,以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质量为主线,以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的村庄或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大户为重点,通过增加活立木储备,增加珍稀树种用材林和林下中药材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国家储备林基地,为全面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奠定基础。
二、坚持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确定建设树种,适地适树,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建设任务相对集中连片,具备一定规模,短中长互补,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二)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基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示范水平较高、地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不同类型示范区、示范基地。
(三)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实行科学管理,坚持良地良种良法,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集约经营。
(四)坚持国家扶持,多元投入原则。珍稀树种、大径级材储备基地以国家投入为主,中短周期储备基地以政府引导为主,通过依托国家对示范项目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临县林地资源,选择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相对集中连片且符合国储林区划条件的区域建设储备林基地,全面完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给我县下达1.29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储备林任务,建设7.74万亩储备林。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国家级储备林基地建设,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地区林农致富增收。
四、建设内容和布局
(一)集约人工林栽培6.54万亩,其中新造林5.54万亩,2019年县级重点生态工程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1万亩。新造林以培育高质量、大径级木材为主,选择已流转耕地、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结合《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和当地自然条件,兼顾彩化、财化要求,主要从适生乡土树种中优选油松、侧柏、白皮松、辽东栎、白蜡、国槐、柳树、杨树、元宝槭、水曲柳等大径材、长寿、珍贵树种和沙棘、山桃、山杏、文冠果、金银忍冬、丁香等经济数种的良种壮苗。新造林主要布局在玉坪、城庄和兔坂等区域。
(二)现有林改培0.7万亩,全部为综合改培,主要布局在临泉、安业、城庄三个乡镇。对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等林分采取更换树种、间伐、冠下造林、修枝、割灌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
(三)中幼林抚育0.2万亩,主要布局在紫金山区域。抚育对象包括幼龄林和中龄林。遵循“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对有培育前途、木材增产潜力较大的中幼林,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确定森林培育目标。对郁闭度大于0.7的幼龄林(以油松和刺槐幼龄林为主)、中龄林开展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结合修枝、定株、扩穴、补植等抚育措施,补植珍贵树种,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培育优质林分。
(四)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0.3万亩,主要布局在玉坪、安家庄、招贤三个乡镇。以高接换种为主,辅助以土、肥、水综合管理将其打造成为高标准示范园。对树龄为8-25年的核桃林结果树,通过采取整形修剪、高接换种、土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配套实用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五)森林康养一处:以安业乡东榆山文塔为中心,结合县城东山森林,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文物资源,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原生态有机融合,统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森林康复基地。
五、实施主体和实施模式
(一)实施主体
县林业局、临县生态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实施。
(二)实施模式
1.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由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通过议标,选用技术力量雄厚、施工经验丰富、垫资能力强、带贫效果显著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
2.村集体或林地流转主体。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由村集体或经济林流转主体组织实施,也可委托有经营能力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组织实施。林下经济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委托有经营能力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组织实施。
3.公开招标。森林康养通过公开招标,由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实施。
4.合作造林模式。积极探索国有林局和地方合作造林模式,充分发挥国有林局专业人才和造林技术优势,从储备林资金中适当切出一部分资金,双方共同出资,委托国有林局在地方提供的2万亩宜林地上按储备林技术标准实施生态治理。
(三)创新项目模式
积极探索试行购买式造林模式,将2019年以来未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的县级重点生态工程纳入国家储备林,巩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财政、农业、自然资源、行政审批、审计、乡村振兴和项目乡镇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建立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推进和具体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搞好协调配合。项目实施乡镇、村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和督促项目按计划实施,搞好农户培训,环保监督,技术推广等工作。
(二)资金保障
坚持投入到位,严格资金管理,抓好资金运行管理“三环节”。资金投入上,做到全口径预算、不留缺口,保证足额投入。资金使用上,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和滞留;资金使用实行预付制和报账制相结合,对违规使用资金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资金偿还上,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建立适合临县县情的还本付息机制。
(三)技术保障
1.坚持“适地适树”,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设计造林模式。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专家咨询库,聘请省市专家当好“参谋”。
2.坚持科技支撑,建立“四有”科技支撑体系。有计划,制定全面的科技支撑计划,紧紧围绕各项目环节,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有投入,预算足额的科技支撑经费;有组织,建立完善的科研推广与培训组织体系;有成效,形成一批科学研究、示范建设和人才培训成果。
(四)加强工程监管
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把好整地、苗木、栽植管护和检查验收关。(1)严把整地质量关。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和技术标准施工,先整地,后栽植。(2)坚持使用优良乡土树种和耐旱耐瘠薄树种,严把种苗调运关。苗木采购前要坚持适地适树,在本县苗木可以保证的情况下,不从外面调运苗木,苗木采购要严把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两证”和苗木产地关口。监理公司要严把种苗的数量和质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二级苗木,严禁用弱苗、病苗、濒死苗等苗上山造林。(3)严把栽植管护关。坚持“科学栽植,精心管护”的原则。推广连翘、文冠果营养杯造林模式,推广“铺膜保墒”、使用抗旱保水剂等关键技术措施,确保苗木成活成林。(4)严把检查验收关。实行定点、定人的检查验收工作机制,“谁检查、谁签字、谁验收、谁负责”。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监理制和质量跟踪制。
(五)规范实施程序
国家储备林及林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执行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及时编制年度作业设计,严格审核审批;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采购发包严格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规定,通过议标或招标程序选定施工单位和建设服务单位。
(六)加强档案管理。
储备林项目形成的档案,包括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文件、作业设计、合同、施工图片、检查验收报告及上级和本县相关政策、文件等要及时收集、整理,并保证档案齐全完备,有专人管理,专柜保存,保存期参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图解链接:【图解】临县林业局关于《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解读
文字解读:【文字解读】临县林业局关于《临县2020年第二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解读
政策咨询:临县林业局办公室 442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