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关闭
发文字号临政办发〔2020〕8号 发布日期2020-04-08
发文机关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  键  字
标  题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办发〔20208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5日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加快质量强建设,根据《吕梁市质量强市领导组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吕质强〔2019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着力解决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努力实现临县产品向临县品牌转变通过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乡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水平质量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产品质量。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传统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达到或接近内先进水平,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力争实现山西质量奖零突破。

——工程质量。省级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市级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全先进水平,城市规划区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施工图纸审查备案率达到100%,积极鼓励争创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农村公路总体技术状况(MQI)达到81以上,MQI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服务质量。全面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开展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培育1个以上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品牌。助力文化旅游业成长壮大为全战略性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顾客满意度、生活性服务顾客满意度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推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物流服务等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以上。

——产业质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产品优质供给,“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6%以上。升级改造煤炭产业,严格执行民用散煤标准,增加优质煤的生产。改进洗煤工艺,提高精煤质量。焦化产业以高质量焦炭和高端煤化工产品为目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钢铁、机械制造业,向高端产品进军。实施“红枣+”融合发展战略,高品质产品占有比例大幅度提升。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集群,做到高质量起点,高质量产品产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文化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临县精神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日臻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日趋

合理,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效激发,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质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更加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适应,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持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让文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更美。

——城乡建设管理质量。城乡建设和管理绿色化、精细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基本健全。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上走在前列。

——政府服务质量。“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机关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实现县政府(管委会)部门全覆盖。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面建立。

——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现有的基础上年递增不少于2%。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以上。探索建立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技术基础综合服务平台和质量创新基地。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一)传统产业

    加大生产优质煤炭的比例,改革洗选煤工艺,提升精煤质量。推动煤焦产业向高端化产业方向延伸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焦化企业园区建设,率先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品种和生产高质量产品,向现代煤化工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钢铁行业加快推进技改项目建设,助推钢铁产业改造升级,通过提升内控质量要求,提升终端产品质量。冶炼行业改进工艺与设备,提升生铁和铸件质量,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联系,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开发高起点高质量的新产品,力争建成全省重要的精密铸造基地。水泥行业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从提升熟料质量入手改进工艺、配料,提升水泥产品整体质量。临县红枣为龙头,大力实施红枣发展战略,打造红枣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关联产业,做大临县红枣品牌。

加大中小企业质量状况调研,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短板,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同时,实施中小企业精准质量提升帮扶措施。提供中小企业质量、计量、标准、认证、技术性贸易措施、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公益培训,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开辟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基础服务。鼓励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一批中小企业质量标杆,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一批质量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工信局、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市场监管局、县中小企业局

(二)新兴产业

围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临县。以建设开发区产业园项目为契机,以光伏制造业、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以高端产品开拓市场。责任单位:能源局、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市场监

(三)装备制造

全面开展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行动。鼓励和引导机械制造、铸造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使产品质量上档次提水平。鼓励企业广泛同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改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落户临县,支持企业多形式合作,积极进行技改,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拓展产品、提升质量,改变我装备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促进科学转型。(责任单位:工信局、发改市场监管局)

)清洁能源及原材料

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大力发展新能源,落实煤炭产业“增气减煤”“控量提效”。着力落实民用散煤质量管控标准逐步减少并全面禁止劣质散煤直接燃烧,大力推进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治理改造。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机制加强煤炭清洁储运管理强化煤炭质量全过程监督管理。鼓励洗煤业积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全面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加快焦炭、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责任单位:能源局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市场监管局

(五)农产品和食品药品

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限量使用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加快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监管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围绕红枣、杂粮、食用菌、畜产品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绿色有机产品供给比重。推动涉农领域质量认证,大力推广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扶持功能农产品生产企业,培育产业新优势。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实,加快提升营养健康标准水平。开展食品生产集聚区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和水平。提升发展传统食品、特色食品、现代食品三大食品产业。指导帮扶白酒、肉制品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推行建立以二维码为追溯标识的信息化追溯体系。全面整治提升食品集中交易市场,改善市场食品安全环境,落实市场开办者及入场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市场内食品经营行为。加强餐饮安全监管,服务餐饮品牌建设,促进餐饮集约化经营。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药物质量水平,提高中药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县卫体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县工信局)

(六)建设工程

大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塑造工程品牌形象。提高城乡道路交通设施、供热供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质量水平。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坚持科学论证决策,保证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严格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质量责任和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扎实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从规划设计、建材及部品生产加工、建筑工程施工安装到运营管理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推动管理体系升级。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建筑部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认证和相应检验检测完善绿色建材标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能效。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住建水利交通运输局发改

(七)服务业

开展服务业提升行动,提升标准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健全以诚信评价、行政监管、风险监测、认证认可等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广实施优质服务标识和管理制度。完善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体系。发展大众化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的生产模式。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民生领域法律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提升运输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推进物流业智慧发展,围绕能源矿产品、农产品、大宗工业品、生活日用品等,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立体式现代物流产业格局。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发展集交易、信息、物流、金融、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会展业发展,培育知名会展品牌。推进电子商务规制创新,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载体、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体系,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加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力度,提升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推进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工信局、县卫体局、县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县金融办、银监县人行、县供销社、邮政分公司

(八)文化旅游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文化供给、优秀文化弘扬、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文化质量建设。制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规划,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弘扬红色精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培树道德模范典型,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扶持文化科技型企业和创意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产业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展现临县文化精神、彰显临县文化质量、凸显临县文化特色、体现临县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力作。

深度挖掘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创建旅游文化品牌。打造集红枣、小杂粮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持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以设施改善带动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活动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引导旅游产业塑造品牌。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树立服务质量标杆,打造优质旅游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局)

(九)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建立以“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为核心的审批管理模式推行“五统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围绕“一网、一门、一次”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和审批服务力度,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所有具有监管和执法事项的部门纳入实施范围,覆盖到全部监督检查事项。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智慧化、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高质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建设具有文水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民办教育发展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民办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作用,建立覆盖对象广泛、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机制,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保障困难人群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提高抚恤标准,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

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聚焦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城市公交、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供给结构,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参与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网,开展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责任单位: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民政局、工信局、司法局、住建局、县交通局、县人社局、市场监管局)

(十)对外贸易

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多层次培育外贸主体,开展贸企业质量大提升。全面落实吕梁市2019年对外贸易主体培育行动计划,继续扩大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利用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境内外展会,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继续扩大化工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农产品、太阳能电池等类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鼓励现有出口产品打造国际品牌。支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进行国际标准认证,加快建设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责任单位:工信局)

十一)生态环境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质量,实施煤炭压减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完善差别电价、阶梯气价、惩罚性电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着力推动重点工程责任落实,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山水林田生态修复试点,打好绿化攻坚战,加快河流生态修复,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强化生态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保督察制度。加大监测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主要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细颗粒物浓度降低到35 微克/立方米左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能源局、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电力公司  

(十一)质量基础设施

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具有高精确度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提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能力,加快建设适合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规范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实施监督、咨询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建立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团体标准培育,鼓励制定先进的企业标准。

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市场,推广低碳、节能和环保产品认证,逐步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社会管理、文化、卫生等领域推行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在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体育产业中推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建设。加强认证监管,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规范认证认可行为。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快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提供公共服务,力争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认证、研发、设计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三、主要任务措施

(一)推动质量创新攻关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战略发展,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优质产品的质量比对,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有针对性的进行突破。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鼓励、引领企业瞄准先进标杆实施技术改造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大数据、光伏产品等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积极鼓励从原材料使用、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产品控制与检验、人员素质教育等环节开展质量提升研究,对取得的成果申报各级科学技术奖。鼓励积极应用与质量提升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产业升级。(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

(二)深化全面质量管理

行业协会与优势企业为纽带,组建质量提升联盟,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鼓励企业进行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质量安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围绕单个产品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打造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工信局、市场监管局、中小企业局)

(三)加快标准提档升级

结合落实《吕梁市贯彻落实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标准引领、促进质量提升。构建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政府引导、市场自主、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和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和宜居城市、美丽乡村、网络安全、行政审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标准化试点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加强标准化法治宣传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临县分局文化和旅游局

(四)推进品牌建设

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重点,开展区域品牌培育,创建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全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升。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市场影响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引导和组织我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产品、技艺或服务,申报“三晋老字号”。打造红枣小杂粮、成为临县特色的知名产品。加强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等品牌培育保护,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打造影响力大、生命力强的产品、工程、服务知名品牌鼓励组织和个人争创各类质量奖,帮助指导晋能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山西质量奖。加大对获奖组织和个人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市教科局、工信局、发改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

(五)夯实质量基础

结合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等转型发展要求,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转型发展需要,建立满足要求、高精确度、高稳定性、与国际一致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不断提高量值传递和计量溯源体系的覆盖率,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充分利用计量共享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地服务企业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积极配合开展好质量分析工作,推动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发改工信局)

(六)加强质量人才培养

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实施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建立定期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建立科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聘请高层次人才鼓励积极参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建立的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组织质量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专家队伍,强化质量管理培训,企业内部质量规划、管理和监督水平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设立质量提升专项奖励,努力打造一支对质量精益求精的高水平工匠队伍。加强对一线工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技能培训,推行首席技师制度,拓宽我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青年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责任单位:局、人社局、总工会、团委、市场监管局)

(七)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构建监管人员大数据,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频次,编制检查规则,科学有效实施监管。加强对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质量的全方位监管,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民生安全开展质量问题产品专项整治和区域集中整治。建立科学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体系、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动态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加强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行为,努力净化市场环境。探索并建立分级执法协作机制,完善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和执法重点,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落实执法责任,建立重大质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健全质量违法行为记录及公布制度,加大行政处罚案件等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跨区域执法协作,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论证审查、控制与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利用电商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网购商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商的质量监管。(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工信局、住建局、司法局)

  (八)营造以质取胜氛围

树立以质取胜理念,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传统产业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作用,在全行业培育以质取胜的理念,替代粗放经营的思维,改变粗制滥造的劣习,吸收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从提升产品质量带动产业水平提升。新兴产业,从产业项目的提出、论证、确定、设备的选用、工艺的采用等环节站在以质取胜的出发点,打造高质量产品,以高质量产品占有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和产业转型成功。特色产业将特色作为品质的有机组成,做到特色更为突出,品质更为独特。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作为行业发展首选之路。工程建设领域政府加强管理树立以质取胜的正确导向,建设单位将靠质量保安全、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作为基本的经营理念。其他行业同样应将以质取胜作为经营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经营活动中扎实推行这种理念。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强化以质取胜理念。将工匠精神、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等理念同以质取胜有机结合,将以质取胜理念贯穿整个环节。责任单位:工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局)

(九)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充分利用省市信息平台,打通“信息孤岛”,整合各类信用信息,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劳动就业、评先评优等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广泛应用质量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推动企业实施产品质量信息自我披露,公开产品质量承诺,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制定实施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对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重点领域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大幅提高质量违法和失信成本。加强技术机构诚信建设,增强检验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支持鼓励信用产品社会化应用,促进公众信用消费。(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发改人行等)

(十)构建质量共治格局

    积极参与质量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和配合完善全省质量提升相配套的质量法规体系建设,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积极开展质量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推进国家、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和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弘扬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建立完善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增强行业协(商)会、第三方机构、消费者组织在质量建设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和自律功能,更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构建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社会质量监督体系,强化质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开展质量首负责任制承诺试点,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注重社会各方参与,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局、司法局、银监

、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一)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质量发展统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强化质量强领导组质量提升职能,安排部署重要工作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相关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并制定相应质量提升措施(责任单位:质量强县相关单位

(二)狠抓督察考核。探索建立质量督察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成员单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探索建立质量提升情况报告制度,重点任务、重大改革事项纳入政府督办平台。(责任单位:委组织部、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

(三)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创新攻关、全面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标准提档升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构建质量增信融资体系,探索以质量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质量增信融资制度,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市场竞争力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加大产品质量保险推广力度,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的全过程,依法限制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建立质量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标准化支持政策,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山西省质量奖、鲁班奖、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生态原产地等国家和省级奖项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工信局、银监人行

(四)加强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及省市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报道质量提升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利用全国“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主题活动开展质量宣传,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质量公益宣传,讲好临县质量故事,推介临县质量品牌,塑造临县质量形象。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以质取胜理念形成,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推动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质量文化,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理论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质量发展理念和责任意识。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委宣传部、委组织部)

     政策解读链接: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解读稿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