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文件
临县乡村振兴局关于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行动计划
临乡振发〔2021〕1号
2021年06月30日 10:14:00 来源:临县乡村振兴局

临乡振发〔2021〕1号


临县乡村振兴局 

关于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行动计划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相关单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起步之年。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21年工作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县乡抓落实体制机制,坚持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 

二、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2021年,重点完成好三大任务,即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全县各级脱贫攻坚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到年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拓展,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健全动态管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定期摸排、多部门信息共享筛查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对各乡镇摸排出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困难严重户等重点监测对象,开展定期监测、动态管理,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按程序要求做好风险标注与消除。健全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风险线索协同排查。(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健全常态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继续贯彻落实开展市级领导联系县、帮扶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机制。调整选派驻村帮扶力量,对有脱贫户20户以上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脱贫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乡镇,按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各级驻村帮扶力量要做到“三个五”,即基层党建、产业就业增收、脱贫成果巩固、扶贫资产管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抓好”;学习提高、制度执行、政策宣讲、遍访农户、有针对性帮扶措施“五到位”;到户政策、消费帮扶、六乱整治、动态监测、项目建设“五落实”。继续落实好关心关爱派驻干部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下乡办,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积极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排查整改

县乡村振兴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县教科局、县住建局、县卫体局、县医保局、县水利局等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应急处置工作组,成员由分管副职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工作组负责指导督促各乡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排查整改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有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拿出举措办法,规定时间内解决,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妥善解决,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科局、县住建局、县卫体局、县医保局、县水利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多渠道促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产业发展促增收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着力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围绕绿色安全培育红枣新业态。依托82万亩红枣资源,实施红枣等经济林提质增效15万亩,推广红枣保险6万亩,建设优质红枣生产基地5万亩、生态标准化蜂场5个,打造10个林草融合产业提升示范园,发展枣木香菇2200万棒,推进枣芽茶项目建设。围绕有机旱作打造新基地。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24.5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67万亩。实施马铃薯、谷子、高粱、肾型大豆有机旱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万亩;新发展出菇棚160亩、养菌棚50亩,打造“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出高效”的特色种植新基地。围绕规模养殖拓展新成效。统筹发展奶牛、肉鸭、湖羊、蛋鸡等养殖,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出台《临县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奖补政策,县政府与山西锦绣大象农牧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品牌建设促销路。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建立品牌建设奖补制度,建设枣芽茶省级研发中心,打响“枣芽茶”“枣花蜜”等特色品牌,推进红枣、核桃、肾型大豆、枣花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申报中国主食化示范项目。围绕光伏收益增收入。加强光伏电站运营维护,确保电站高效发电,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及时结算电费,及时给乡村下发光伏收益资金,指导督促各乡镇做好资金使用工作。围绕农业农村改革促提升。完成“三支队伍”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宅基地改革,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4.5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红枣产业局,县畜牧中心,县光伏指挥部,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抓劳动力务工促增收。实施技能就业提升行动,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为牵引,大力培育区域劳务品牌,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优先组织脱贫人口劳务输出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引导脱贫劳动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延续支持扶贫车间优惠政策,规范提升为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确保持续增效增产增收。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工商业主、新乡贤等返乡留乡下乡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是文旅融合促增收加快编制山西碛口黄河旅游区提升规划,启动“沿黄一号”旅游公路临县段旅游驿站项目、“黄河密码、十里画廊”观光旅游项目、碛口高家塔休闲娱乐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中央后委旧址、中央外事组旧址、陕甘宁联防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革命资源和前青塘、李家山、西湾等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启动汉高山、大度山、紫金山“三山”康养项目设计,积极推进碛口景区、义居寺4A级景区创建。 

四是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采取“一补短、四抓实、两加强”举措(一补短,即: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四抓实,即:抓实农业园区促增收、抓实扶贫车间保就业、抓实精准培训学技能、抓实社区治理优服务;两加强,即:加强旧村拆除复垦利用和加强迁出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全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水平,各安置点均设置公益性岗位,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实现灵活就业,全县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实现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 

(五)小额贷款使用和风险防控

力争完成全年3亿元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解决基层政府和银行机构“两张皮”的问题。上级相关部门近期将联合开展专项督导。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按照银行机构分片包干责任区,逐户摸排对接,建立信贷档案台账,做到应贷尽贷,确保完成全年参考指标。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一把手”交办。运用信息系统分析到期贷款,提前60天、30天提醒还款。分类处置风险。对合伙合作合营形成的逾期和个户逾期采取有效措施,分类处置,建立逾期贷款台账,逐个消号。(责任单位:人行临县支行,县金融办,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合作金融机构) 

(六)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各乡镇要结合现在正在开展的农村“两委”离任审计工作,全面推进扶贫资产确权登记。一是各乡镇要进一步梳理本区域内资产底数,补充完善确权移交手续,纳入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乡村两级要落实直接责任,确保底数清、有人管。二是各乡镇要抓紧梳理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及时上报县局。三是三季度省级将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出的问题将全省通报,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县约谈相关责任人。各乡镇和各县直相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落实。(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直相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七)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管理

保持衔接资金投入力度稳定,专项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11月底前,今年下达资金支出进度达到92%以上。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强化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严格项目入库程序,加强项目评估和论证,衔接补助资金与涉农统筹整合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要从项目库选择。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对资金分配下达、资金项目匹配、支付进度、项目开工、施工进度、完工情况按序时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强化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确保线上线下工作一致。(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八)培育好乡村致富带头人才

将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人才振兴的培育规划,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实地指导、观摩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分级、分类、分批抓好组织实施。重点推进“六个一”计划,即成立一个致富带头人产业联盟、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推广一个“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合作社”模式、建立一套扶持激励机制、建设一批种养加基地、搭建一个东西部协作销售平台。11月底前,完成160人培训任务。(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九)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要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程。配合开展行政村饮水安全摸排工作,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工作,总结建立适应农村、农民接受、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的长效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护制度、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逐步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推动落实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危房改造等多种形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予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对脱贫人口家庭(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子女 2020—2021 学年接受中职中技、高等职(专)业教育的学生及大学生,实行应助尽助全覆盖,7月中旬完成雨露计划资助金拨付,9月底教育扶贫资助金拨付到位。(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一)创建高质量的移民安置示范社区(村)。

结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和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善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等,严格执行吕梁市易地搬迁安置示范区(村)创建标准,突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实施、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产业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区治理综合跟进,社会融入和谐,权益得到保障。坚持试点先行,统筹推进,2021年,20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全部创建示范社区。(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工信局,县人社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十二)引导社会力量帮扶协作。

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加强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开发和助医、助教、助学、助残等帮扶济困活动。继续开展民营企业“千企兴千村”活动。(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中小企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中央统筹、省市负总责、县乡村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县委书记当好“三农”工作的“一线总指挥”,继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乡镇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建立健全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只增不减,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用于农业产业投入不低于50%,支持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继续执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风险补偿、周转金、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好“吕梁模式”“乡村振兴贷”“扶贫周转金”等金融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放贷规模,重点支持乡村种养产业。继续用好小额信贷政策,脱贫人口、边缘户做到“应贷尽贷”。继续推广“一保通”综合险,重点推进价格险和灾害险,因地制宜发展“保险+期货”等新型农业保险。 

(三)建立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适应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根据乡村振兴职能调整,及时制定系统内控管理标准和重点业务工作标准,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大提升。加强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人才库“四库建设”,健全完善脱贫攻坚中形成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做到政治、本领、落实、作风“四个过硬”。 

(四)提升能力素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深入研读政策、精心创设政策、广泛宣传政策、坚决落实政策“四管齐下”,采取课堂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分级、分层、分批实现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驻村帮扶队伍、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学习培训全覆盖。 

(五)提高考核实效。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范围。落实中央和省市考核评估、表彰激励和问责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约谈问责的重要依据。 


临县乡村振兴局 

2021年6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