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1.湍水头镇位于临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32公里,国土面积 63.86 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总户数7010户,总人口19128人。全镇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四季分明,境内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衡,汛期降雨量较多,多年平均降雨为491.5毫米,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7-9月。
2.沟道分布情况
我镇属湫河支流流域,境内主要沟道有9条,护岸长4公里,
3. 危险区的划分
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共涉及4村,12户27人。山洪灾害危险区有湍水头、沐浴、黄家沟、张家庄。
4.山洪灾害监测点情况
我镇简易雨量站7个,分别安装在堎头、沐浴、薛家山、上南沟、中南沟、黄家沟、张家庄。
二、 组织指挥体系
湍水头镇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与防汛指挥为一套机构,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并成立指挥机构。
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人武部、水利站、国土所、民政所、财政所、安监站、派出所、卫生院、教委、林业站和各村委等负责人为成员。
指 挥 长:刘 凯(镇长)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副指挥长:李小芳(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负责湍水头、琵琶耳、沐浴、班家洼防御工作
白润平(副镇长)负责南岭、张家庄 、霍家焉防御工作
刘宝文(副镇长)负责霍家岭、中南沟、薛家山
防御工作
王晋峰(副镇长)负责上南沟、后南沟、高家庄、堎头防御工作
王锋奎(武装部长)负责西阳、黄家坡、黄家沟防御工作
1.监测预警组:
组长由分管镇长柳秀芬担任,负责掌握各种雨、水、工、灾情等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接到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发布预警信号。
2.转移安置组
组长由刘宝文担任,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组织工作。做到一个不漏地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3.应急抢险组:
组长由武装部长王锋奎担任,负责应急抢险队组织等具体抢险工作。
4.调度保障组:
组长由纪检书记刘丽丽担任,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春贵担任,负责处理山洪灾害预防的主要和日常工作,在汛期6-9月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0351-4468447。
三、 监测预警
1.监测
监测内容:(1)雨量:堎头、沐浴、薛家山、上南沟、中南沟、黄家沟、张家庄简易雨量监测。
(2)水情观察个沟道水位上涨情况。
2.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分为两级: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
3.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县防汛指挥部预警命令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
4.预警方式
(1)通过预警系统发布预警广播。
(2)电话通知。
(3)手摇报警器
5.预警响应
在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布预警通知后,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按照预警级别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指挥机构各成员立即上岗到位,指挥长安排部署工作。
监测预警组:加密收集各类监测信息,及时报告最新情况。
转移安置组:做好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协助镇村做好当地群众撤离和转移工作。
抢险救灾组:做好抢险准备,一旦出现险情,迅速组织抢险。
调度保障组:及时做好抢险救灾应急物资、资金调配,做好道路交通和区域交通管制工作,做好灾区防疫工作,杜绝重大疫情发生。
6.抢险救灾
当发生疫情时,应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以及其他人员撤避,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同时上报县防汛指挥部。
对于紧急转移的受灾人员,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保证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四、保障措施
汛期,要全面开展险情排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以村为单位对山洪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拉网式险情排查,要做到责任明确,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财务防范措施,排除隐患。要向山洪灾害威胁区的村民发放“明白卡”。落实监测防治责任,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并将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五、宣传、培训、演练
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以及墙报、标语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防洪法》、《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和有关山洪防御常识,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特别对灾害隐患点周围的干部群众,更要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对山洪灾害的预防、治理、避嫌、救灾等知识,增强全民尤其受威胁地区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抗灾救灾能力。
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镇村防汛组织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特别是抢险救灾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湍水头镇人民政府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