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文件
碛口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碛口镇2025年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的通知
碛政发〔2025〕23号
2025年05月08日 17:00:00 来源:临县碛口镇人民政府

各村(社区)、各相关镇直单位:

现将《碛口镇2025年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碛口镇人民政府

2025年5月8日


碛口镇2025年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为了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根据《防洪法》规定和《临县应急管理局临县水利局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情况

碛口镇位于临县南部,距县城48公里,国土面积115平方公里,全镇辖30个行政村,1个街道,1个扶贫搬迁安置社区,23个自然村,有9495户,25013人,是典型的丘陵区地貌,四季分明,小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530mm,暴风雨多发生在7-9月。

(二)河流沟道分布情况

碛口镇属黄河、湫水河流域,黄河、湫水河自北向南过境,境内黄河全长20公里,湫水河全长13公里。有7个行政村黑水沟村、上咀头村、马家塔村、高家塔村、索达干村、碛口街道、李家山村分布在黄河东岸,有9个行政村高家坪村、冯家会村、樊家沟村、侯台镇村、寨则坪村、寨则山村、西湾村、西头村、李家山村分布在湫水河两岸。

(三)防洪防汛重点区、危险区、安全区

防汛重点区:黄河沿岸、湫水河沿岸、各村淤地坝、镇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工程、居民住宅、有洪水威胁的边山峪口、镇村道路等。

防汛危险区: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共涉及15个行政村,700户2000余人。

(四)雨量监测点情况

全镇有简易雨量站1个,安装在镇政府;自动雨量站1个,安装在碛口供水站。

二、组织体系

(一)指挥机构

碛口镇成立防洪防汛应急指挥部,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为一套机构,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及防洪防汛工作。

镇长李旭东任总指挥,镇党政办、人武部、安监站、水管站、国土所、民政所、派出所、卫生院、林业站、兽医站、学校、各片组等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监测预警组、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调度保障组等4个小组。

碛口镇防洪防汛应急指挥部成员如下:

总指挥: 李旭东 (政府镇长 )

常务副总指挥:陈  晨(副镇长)

              冯 磊(副镇长)

副总指挥:吕利峰(人大主席)

          薛强强(副书记)

          王欢欢(组宣员)

          赵  宗(武装部长)

          刘华华(副镇长)

          乔丽颐(副镇长)

          刘海龙(主任科员)

          林昌宏(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郝恒亮(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樊艳艳(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李忠红(党政办副主任)

成  员:高建中(派出所所长)

          柔  强(碛口消防队)

          王小军(碛口交警中队队长)

          刘永军(安监站站长)

          高永利(国土所所长)

          刘小荣(电管站站长)  

          贺志平(碛口五中校长)

          薛虹兵(寨则山学校校长)

          各片组成员、各村(社区)负责人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由薛强强担任,并成立监测预警组、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调度保障组四个应急小组。

(二)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总指挥李旭东全面负责防汛方案的制定和检查落实;常务副总指挥陈晨、冯磊协助总指挥负责督促各片组防汛方案的实施, 重点是全镇农村防汛, 督查各项防汛措施落实以及整个镇辖区和黄河河道、湫水河河道的防汛与清障;刘华华负责督促碛口镇教委对全镇中小学校的防汛工作的安排, 重点落实度汛方案和措施;赵宗负责应急抢险救灾组的建立、训练、抢险指挥;李忠红负责防汛物资、车辆调配;高建忠负责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4个应急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1、办公室:

主  任:冯 磊

成  员:吕利峰    陈  晨  赵 宗   刘海龙   林昌宏  樊艳艳  

职  责:负责上传下达、收集信息、组织协调、统计报表等日常防汛工作。

2、 应急抢险救灾组

组  长:赵宗

组  员:李忠红  高建中  高永利  王小军  刘永军    柔 强

职责:负责全镇应急抢险队的组建和人员培训,如遇特大险情,现场指挥、调遣抢救车辆,及时组织抢险,并做好灾民的临时安置及赈济和组织生产自救等工作。

3、 监测预警组

组  长:陈  晨

组  员:吕利峰    薛强强  冯  磊  赵  宗  刘海龙

          林昌宏  樊艳艳

职  责:负责接收各种雨、水、工、灾情等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转移安置组:

组  长:薛强强

组  员:王欢欢  刘华华  乔丽颐  贺志平  薛虹兵  

职  责: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组织工作。负责将受灾群众动员到人,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保证转移途中及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5、调度保障组

组  长:吕利峰

组  员:郝恒亮  樊艳艳  李忠红  王小军  刘小荣

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三、明确防汛责任,制定防汛应急预案

防汛工作事关重大,容不得丝毫麻痹懈怠。凡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和村(社区),全部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与指挥部签订防汛目标责任状,并建立相应的防汛机构,制定防汛应急预案,组建抢险队伍,建立防汛办公室,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全镇所有涉及防洪部门要无条件服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一)落实各级领导包干责任制

一是镇长对本镇防汛区域范围内负总责;二是各片片长对其所辖范围的防汛工作负总责;三是包村干部、村委行政领导对本村防汛工作负总责。

(二)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险队伍

凡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和村(社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险队伍,明确防汛重点区域和撤避安全区域,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撤避路线和地点转移组织工作。

(三)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各镇直单位、各村(社区)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经检查发现一次无人值班,全镇通报;第二次由带班领导做出书面检查;第三次进行党纪政纪处分。

(四)如遇紧急情况,防汛工作实行命令制

各镇直单位、各村(社区),一旦接到防汛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凡因执行不力,造成损失的或因平时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失误的,根据《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五)严格信息通报制度

各镇直单位、各村(社区)在汛期一旦遇到汛情、险情、灾情,必须立即用电话报告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如电话不通,必须想方设法尽快报告,并在12小时内书面材料上报。凡报险不及时,甚至隐匿不报的,要严肃追究各区域负责人,任何情况都不得越级上报。

四、监测预警

(一)监测

监测内容:主要是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及滑坡等信息。

1.全镇雨量、水位信息;

2.辖区内泥石流及滑坡等信息;

3.根据各村(社区)的地质地貌等环境条件,结合各处暴雨、降水等特性,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规模较大的群发性崩塌、泥石流、滑坡等。

(二)预警

预警级别和条件

预警分两级: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

准备转移:当简易雨量监测器监测到本区域内降雨达到34.1mm/h、52.5mm/3h、66.0mm/6h、79.9mm/12h、92.9mm/24h时,由预警员报告村委负责人,村委应及时上报镇防汛指挥部,并发布居民准备转移的指令。

立即转移:当简易雨量监测器监测到本区域内降雨达到40.6mm/h、62.0mm/3h、77.4mm/6h、93.1mm/12h、107.6mm/24h时,由预警员报告村委负责人,村委应立即上报镇防汛指挥部,同时发布居民立即转移的指令。

特殊情况下预警指标的变化:凡是连续降雨期间,由于前期的降雨导致土地含水量增高,会导致后期降雨量在达不到上述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雨量阙值时就会达到成灾条件,具体指标是:当前期影响雨量超过土壤最大持水量IM值的70%时,不同时段准备转移或立即转移的预警成灾雨量,在基本指标基础上扣减10mm。

由于村民不具备含持水量观测条件,在连续强降雨期间,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在结合雨量监测情况的同时,基础指标直接扣减10mm,同时要以群众生产生活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土办法,以观测到“流泥,地面不渗水”等现场来判断土体降雨饱和情况。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意识,随时紧惕降雨情况,发现异常状况,坚决组织人员撤离。

(三)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县防汛指挥部发布的警报、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如遇紧急情况(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

(四)预警信号及方式

预警信号:预警广播、手摇报警器、敲锣、打鼓、吹号预警信号,用声音快慢辨别紧急情况。

锣鼓慢速敲击——准备转移

锣鼓急促敲击——立即转移

预警方式:利用电话、微信平台、网格员上门入户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警。

预警信号要通过宣传演练让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特别是转移责任人等关键岗位负责人。

(五)预警响应

在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布预警通知后,镇防洪防汛应急指挥部按照预警级别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指挥部各成员立即上岗,总指挥安排部署工作。

办公室:上传下达、收集信息、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统计报表等日常防汛工作。

监测预警组:加密收集各类监测信息,及时报告最新情况。

转移安置组:安排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有序转移,协助村做好当地群众撤离和转移工作。

抢险救灾组:做好抢险准备,一旦出现险情,迅速组织抢险。

调度保障组:及时做好抢险救灾应急物资、资金调配,做好道路交通和区域交通管制工作,做好灾区防疫工作,杜绝重大疫情发生。

五、重点区域防洪防汛及应急抢险救灾

(一)重点防洪防汛区域

1.黄河、湫水河沿岸

碛口镇境内黄河河道、湫水河河道由涉及各村(社区)会同镇政府及河道主管部门,及时发现防汛隐患和河道险情,排除河道内阻碍行洪的一切障碍并加固除险,防汛期间码头严禁居民和游客停留、游玩,严禁任何船只下河。

2.淤地坝及在建工程

淤地坝由所属行政村责任人负责管护和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全镇所有在建工程,防汛安全由行业负责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受益村共同配合、协同作战、共同负责。

3.乡镇企业,居民住宅

镇村两级责任人负责全年防汛安全隐患的全面检查和隐患消除,特别是危房及山体滑坡易发地段,要采取措施提前搬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由刘华华负责督促镇教委负责全年防汛,全面做好汛前安全检查,确定安全度汛预案,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认真落实好各学校校长负责制,保证万无一失。

4.有洪水威胁的边山峪口

有洪水威胁的边山峪口是洪灾多发区之一,也是防汛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各责任区域责任人员应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疏通下游沟道,保证行洪畅通; 二是有淤地坝的边山沟道,要从严过细地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隐患要就地落实解决,加强维护、确保安全。

5.镇村道路

镇村公路由所在村负责除险加固和养护,确保汛期公路畅通。

(二)应急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镇村应急抢险队伍投入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动员受灾区受灾害威胁的群众以及其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并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供县政府或上级相关部门指挥决策,同时,各单位、各村(社区)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当发生灾情时,镇指挥部依照防灾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山洪灾害应急工作,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线路,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于紧急转移的受灾人员,各职能单位、各村(社区)应尽快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保证受灾群众的衣食无忧、出行安全,保证学生的学习不间断。镇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受灾区域进行快速的卫生防疫工作。

山洪灾害发生后,各片、各村(社区)、水利、电力、交通、电信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统一协调、积极配合,快速投入到抢修受损毁的供水、道路和排水设施工作中,负责组织灾后房屋安全鉴定的有关工作,负责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电设施和道路、桥梁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交通和通信的便利。

六、保障措施

汛前各村(社区)要全面开展险情排查,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村为单位对山洪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拉网式险情排查,要做到责任明确,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排除隐患。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并将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七、宣传、培训、演练

各村(社区)、各单位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以及墙报、标语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防洪法》,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特别对灾害隐患点周围的干部群众,通过全方位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对山洪灾害的预防、治理、避险、救灾等知识,增强全民尤其受威胁地区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组织辖区内人员开展实战演练。镇、村防汛组织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是抢险救灾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练,以检验、改善、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附件:碛口镇2025年村级防汛责任人名单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