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临县司法局关于《临县行政调解暂行规定》的解读
2021年11月14日 18:40:16 来源:临县司法局

一、背景依据

行政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群众问题的有力实践,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进诉源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调解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8月2日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要求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比,我县行政调解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够,随着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亟待通过制度固化我县行政调解有效经验,规范我县行政调解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法治临县、平安临县建设。

二、目标任务

《规定》的制定在于加强我县行政调解制度建设,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增强行政调解的可操作性,推动落实行政调解职责,推动纳入制度化轨道。切实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行政调解在依法化解民事纠纷和行政争议中的作用,维护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主要内容

《规定》包括总则、民事纠纷调解、行政争议调解、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九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行政调解的基本原则。《规定》明确行政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基本原则。要求行政调解的启动均必须经当事人同意,并在申请、回避、调解、中止、终止等行政调解各环节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进行了专门的制度设计,同时为了提升行政调解工作实效,避免久调不决,《规定》除分别明确了民事纠纷调解和行政争议调解的时限外,还明确了同事项的行政调解以一次为限。

(二)行政调解的职责分工与保障。《规定》首先明确了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调解工作的组织推动,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具体调解工作;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调解工作的推进、指导、培训与协调,同时负责解决相关管辖争议。其次,明确了行政机关应当确定统筹行政调解工作的专门机构,可以由该专门机构负责登记、受理行政调解申请并指派本机关承办具体调解工作的机构。最后,明确了行政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列支,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

(三)行政调解的范围。《规定》明确行政调解的范围既包括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由行政机关调解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损害赔偿、治安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房屋土地征收、知识产权、医疗纠纷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也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关于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产生的争议以及其他依法可以调解的行政争议。但是,已经被仲裁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或者已经经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人民法院等依法作出处理的;已经经过信访复查、复核的;行政调解终止或者已经经过行政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就同一事实以相似理由再次申请行政调解的;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民事纠纷、行政争议,或是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适用行政调解的其他情形的民事纠纷或行政争议不适用行政调解。

(四)行政调解的程序。基于行政调解所涉民事纠纷与行政争议无论是在当事主体还是在调解期限、调解方式、调解协议效力及履行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了加强对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结合当前我县行政调解实践,《规定》对民事纠纷行政调解程序与行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予以了分章规定。

(五)行政调解的法律责任。为确保我县行政调解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规定》专设法律责任一章,对行政调解机关、行政调解员以及当事人违反《规定》所应承担的各项法律责任予以了明确

四、解读机关:临县司法局



政策解读链接:【图解】临县司法局关于《临县行政调解暂行规定》的解读

文件链接:关于印发《临县行政调解暂行规定》的通知

政策咨询:临县司法局人民调解股    4580062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