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临县要闻
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9年01月04日 09:35:00 来源:吕梁日报

  健康扶贫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电商扶贫销售额位居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强第八,易地扶贫搬迁城庄“五和居”社区模式在全省示范推广,生态扶贫开创了“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的绿色脱贫之路……2018年以来,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临县,万众一心,奋力攻坚拔寨迎“大考”,捷报频传。全县又有4.17万人脱贫,110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取得连战连胜的辉煌战果。寒冬时节,走进这个全省深度贫困县采访探寻,耳闻目睹这里正在发生的喜人变化,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特色农业做得风生水起 

  临县,一块曾被“穷”字“附身”的土地,因生存条件差、人口基数大,多少年来一直被贫困大县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山西脱贫看吕梁,吕梁脱贫看临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仍有贫困村246个、贫困户39168户、贫困人口90607人,贫困发生率15.77%。这些贫困人口,又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是多年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和“老大难”。

  “党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对我们深度贫困地区的深深牵挂,让我们基层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倍增干劲!对于临县这样的穷地方来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下足临县功夫,创建临县模式,塑造临县形象,交好临县答卷,特别是要努力培育接地气、可复制、有特色、带动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才能真正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才能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张建国信心满满地说。

  “俺种植经营90亩红枣树,引进抗裂、丰产、优质的‘临黄一号’和‘园铃枣’新品种,2018年仅红枣收入五六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说起红枣提质增效的事,家住临县刘家会镇王家庄村65岁的王振旺就高兴地说个没完。众所周知,临县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县,种植面积82万亩,正常年景产量1.8亿公斤。大打红枣保卫战,县里出台了支持红枣产业发展15项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挤出6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在八堡、克虎等13个枣区乡镇完成20万亩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特别是在创新经营模式上,探索走出“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枣农”“合作社+枣农”三种规模化流转、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新模式。同时,围绕创优红枣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大力推广助保贷金融业务,累计为红枣企业融资3亿多元。县政府和中国财保等四户保险公司制定完成2018年临县红枣联保方案,为全县10万亩枣林投保,财政补助保费450万元。在打造品牌营销上,书记、县长亲自为临县红枣代言,发布了“临县红枣”公共品牌,设立了“红枣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组织县内红枣企业参加国内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大大提高了“临县红枣”品牌知名度。目前,全县红枣产业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我们庙坪村打造的湫川丰林牌特色枣木香菇,如今远销北京、福建、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2018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仅此一项,带动全村和周边10多个贫困村摆脱贫困。”走进临县庙坪村,第一书记乔伟顺欣喜地说道。全县从零起步,将“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特色枣木香菇还漂洋过海远销韩国市场,探索走出了一条“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新模式。目前,全县有白文、城庄、林家坪等12个乡镇的42个村、45个专业合作社、30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种植面积达560多亩,年生产菌棒1500万棒,年产香菇750万公斤,年产值达7200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

  “做大特色粽子产业,助力精准脱贫。2018年端午节,我们村的粽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全村仅粽子产业一项,就可增收520万元。”安业乡前青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介绍说。全县像红枣、香菇、粽子等特色产业一样,做大农业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18年还发展绿色马铃薯10万亩,种植肾型大豆9.5万亩,绿色小杂粮8万亩,中药材6.7万亩,肉驴养殖1万头,进一步壮大生猪生态养殖、舍饲肉羊养殖,形成“一主多辅”的脱贫产业新格局。

  “2018年我们安家庄乡农村电商创业基地发展的15户电商,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带动当地210个贫困劳动力不出家门就可以就业增收。”说起电商扶贫,临县安家庄乡井头村农民电商康旭平高兴地说。红枣等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全县在脱贫攻坚战中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探索了“电商+创业”“互联网+企业+产业”“贫困户贷款+入股分红”“以物易物”“农旅商结合”5种电商扶贫模式。目前,已建成3个电商园区,317个村级站点,整合全县20余家物流快递企业,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逐步形成“王小帮”“宝珠山”“阳府井”等30多家知名电商品牌,培育4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注册10家跨境电商企业,电商从业人员达1.5万人,年交易额突破2.5亿元,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农民实现稳定增收。阿里研究院根据销售额数据发布的“2017—2018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强”排行榜中,临县位居第八。

  “三大”扶贫工程捷报频传 

  “摘帽”攻坚,时不我待,背水一战,生态、光伏、易地扶贫搬迁“三大扶贫工程”,是事关临县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控制性”工程。基于此,全县上下自我加压、尽锐出战,锁定目标任务,坚持两年任务一年铺开、同步启动,攻坚克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战果。

  2018年,全县抓住国家生态造林政策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营林,在上年完成造林34.92万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2018年、2019年两年退耕还林48.9万亩、荒山造林31.63万亩的造林任务。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47.52万亩,占总任务的97.2%,涉及贫困户2.58万户6.9万人,户均退耕还林补助3459元;完成荒山造林30.41万亩,占总任务的96.1%。据统计,全县2016—2018年三年累计造林122.66万亩,为“十二五”期间全县造林面积(37.6585万亩)的3.25倍。所有工程全部由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共计参与合作社268家,通过造林可以使9000余名贫困劳力人均增收11000元。

  贫困群众零投入,光伏照亮脱贫路。2018年11月28日,临县中电投30MWp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为临县带来收益700余万元,此外在项目运营前三年,每年从项目收益中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帮扶临县1000户贫困户,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2018年,县委、县政府把光伏扶贫作为全县“三大”扶贫工程之一,提出实现贫困村光伏全覆盖、深度贫困人口光伏收益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三个全覆盖”、打造三晋光伏扶贫第一县的宏伟目标,全面铺开了总投资12.4亿元、总规模192.99MW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这些电站全部建成并网后,年可收入1.7亿元,每个贫困村年均收益20余万元。

  “俺们如今搬迁住上这宽敞明亮的五和新居,过上幸福的好生活,全凭党的惠民好政策!”喜移临县城庄镇五和新居的王玉金老两口高兴地说。和王玉金老两口一样,2018年6月初,来自刘家村、杨家沟、李家焉、甘川沟、周家沟村5个村的162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移民搬迁方式入住“五和居”,实现了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景。

  “十三五”期间,临县规划搬迁266个村,涉及40449人,其中贫困人口23400人、同步搬迁17049人。拟整自然村搬迁160个29324人,涉及贫困人口12275人、确需同步搬迁17049人。2018年,临县统筹实施2018—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定搬迁对象27262人,其中,贫困人口13376人,同步搬迁13886人。根据群众意愿,科学规划设计,体现晋西风貌,开工在城北、城南、三交、林家坪、碛口、刘家会、克虎等地新建了7个集中安置点。2018年4月9日,省委书记骆惠宁曾深入该县城庄镇“五和居”社区走访调研,对该社区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体现晋西民居风格的整体建筑风貌给予高度评价。

  筑牢堡垒强化三支力量 

  “我们镇组建的小马坊村西宁流动党支部,引领全村146户近600人从事钢材经销,人均年收入15000元以上,带动3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装卸、运输等行业实现稳步脱贫。”城庄镇党委书记成晓龙感慨地说。全县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检验党员致富带富能力的“大考场”。在2018年初召开的县委工作会上,县委就响亮地提出将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为攻坚深度贫困、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三基建设”,建强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不断丰富“党建+”载体,积极构建“党建+脱贫攻坚”新模式。特别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开展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的实践平台,制定了“8+6”推进机制,县委组织部根据提升年活动工作任务一月一提醒、一督查、一通报,各基层党(工)委对照提醒卡内容一月一研究、一安排、一报告,通过“六个一”机制,切实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强化三支力量,目前,全县有中直、省直、市直、县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465名,驻村工作队员1379人。2018年,对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调整优化,明确工作队员工作经费及待遇参照第一书记执行。对农村第一书记推行月初领单、月中督单、月末交单“三单”管理模式。明确县直单位派驻纪检组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实行常态化监督。全县6400名机关干部、6800名教师和医护人员全部参与结对帮扶,人均结对帮扶6.4户,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高扬党旗筑堡垒,惠民工程暖人心。基础建设,全县110个拟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标。按照贫困村退出标准,2018年全县累计投资3.6亿元实施了60村271公里贫困村道路建设,投资9500万元实施了226个自然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470万元完成258村通互联网,投资792万元完成了97村卫生室提质完善,投资300万元完成了115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教育扶贫,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12项政策的基础上,县里又增加了4项补助补贴政策。2018年还投入2900多万元,惠及了6.8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实施以护理护工、驾驶员为主的“万人培训就业工程”,2018年“吕梁山护工”已完成培训7期3216人,输出就业2000余人,围绕打造“临县的哥”品牌,培训贫困劳动力驾驶员3802人,完成电子商务培训2600人、创业培训300人;着力破解老年贫困群体脱贫难题,设立扶贫孝心基金,积极构建“政府关心、子女孝心、社会爱心”联动互促的赡养扶贫新模式。今年筹集3000万元扶贫孝心基金,前三季度已发放2212万元,涉及近1.5万名70周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及五保、孤寡老人,每名贫困老人全年最高可领到3000元。特别是健康扶贫,全县以创建全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为主抓手,精准实施“三个一批”家庭医生签约等救助措施,将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贯穿工作始终,扎实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和“136”兜底保障制度,代报代办服务更直接,“一站式”结算更方便,公共卫生服务更贴心,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住院28029人次,总费用1.8亿元,报销1.62亿元,报销比例达到90%。加大财政补助,2018年,县财政累计投入4010万元,对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救助。2018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文,通报表扬了在健康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45个贫困县,其中临县位列其中。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既是全县各级干部的责任,也是我们政府对社会的庄严承诺。面对倒计时,临县攻坚拔寨迎 ‘大考’,将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发力,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县长李双会坚定地表示。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