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
为扎实推进全县移风易俗,助力巩固衔接工作,全面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持续推进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结合各乡镇、各部门推进移风易俗的职责任务,工作推进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特色亮点,取得的进展成效以及下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思路等进行电视专访,开辟《树立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大家谈》专栏。今天的《树立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大家谈》专栏为您安排播出的是临县曲峪镇党委书记—李小明的专访。
移风易俗工作,对于促进农村基层社会风气好转、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曲峪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等多种方式,致力于推进乡风文明、家风良好、社会风清的建设。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移风易俗取得很大的成效,农村文明新风正在逐步形成。我们曲峪镇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成立由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支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组成的移风易俗宣传队伍,在进村入户走访的同时,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对发现的陈规陋习、攀比歪风及时予以劝阻。同时,在微信群内及时发布移风易俗相关动态和政策,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抓住节假日、农村集会等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影片展播、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杜绝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
二、建立制度,形成长效。一是指导全镇20个行政村、1个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形成支村“两委”领导、村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乡贤参加事宴总管培训,制定事宴的桌数、菜品的数量、酒水规格等标准,避免盲目攀比和浪费资源。通过事宴总管行为示范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节俭、环保的社会风尚。三是将移风易俗作为人居环境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阳、后曲峪、前曲峪、白道峪等4个村做示范引领作用。实行“垃圾不落地”,有效提升了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促进居民文明行为的养成。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由镇纪委、宣传员联合对各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导,通过抓牢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引导群众“绝大多数”,推动社会风气的积极转变。对各村制度不能落实、措施不能有效执行的及时督导整改,对党员干部违反移风易俗的行为予以及时的制止和处理。
通过我们的努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观念得以转变。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识显著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社会风气得以改善。群众逐渐抛弃了不良风俗习惯,社会风气逐渐优化,群众讲文明、讲规矩的意识明显增强。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不断加深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和实践探索,加强干部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具有曲峪特色的移风易俗工作模式,推动曲峪镇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