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媒体看临县·山西日报】临县前青塘村——粽子包出稳稳的幸福
2021年01月15日 09:32:00 来源:临县新闻办

  1月5日,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户外的水塘里已经结了冰,一院砖房里,村民王亚军正支着手机在快手平台直播带货。 “临县是红枣之乡,一到秋天,山上全是红枣,欢迎大家来品尝,随便吃随便摘,还要记得来我们前青塘村尝一下青塘粽!”普通话里夹杂着临县方言,王亚军的叫卖透着一股实在,快手号注册不久,他已经有了1000多个粉丝。 “王老板,明年计划打闹啥呀?” “打闹啥?还是咱的青塘粽!” 直播刚结束,村民刘云云就来串门,两人合计着明年的营生。这几年靠着卖粽子,王亚军不但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当起了“老板”。 不仅王亚军,整个前青塘村脱贫,都和芦苇密切相关。 前青塘村的苇叶在临县远近闻名。临县安业乡有24个自然村,其他村里都干旱,只有这里,挖地三尺就出水。水文专家考证,这里处于古河道转弯处,即便是大旱之年,水位也不会下降。因为水量充足,村里涵养了成片的芦苇,芦苇抽出的苇叶叶片大而厚,包出来的粽子特别好吃,青塘粽叶因此远近闻名。多年来,村民们认为粽子就是时节吃食,折腾不出样子来,没想到全村竟然靠着400多亩芦苇脱贫了。 打起苇叶的主意,搅活前青塘村这池“水”的,是2011年回村后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张新文。因为村里的苇叶包出的粽子特别好吃,每年一到端午,要粽叶的亲朋好友特别多。张新文做过生意,看到粽叶这么受欢迎,就想着怎样把村里苇塘和苇叶利用起来,“看见它是草,其实它是宝。叶子是端午节包粽子的好材料;苇秆可以加工成炕席,做成苇画;苇根又叫芦根,嫩的是美食,老的能入药。”张新文介绍。 2012年,张新文四处奔走,几经周折,终于把粽子加工厂建起来了。先是在临县、离石等地小范围内售卖,效果不错。2015年,村里首届“粽叶香”民俗文化节热热闹闹办起来了,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也打出了名气,公司吸收贫困户25人进厂打工,每人年收入1.5万元左右。 青塘食品公司的成功,也吸引了一大批回乡创业青年,有的开发粽子产业,有的开发鱼塘水上乐园,还有的搞起农家乐。 王亚军和家人原本也在青塘食品公司干活,2018年,他决心自己单干! “2014年,王亚军腰上长了个东西要去太原做手术,前后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靠打工啥年月才能还上?”借着“青塘粽”名声在外,王亚军全家出动做起了“青塘粽”生意,仅2018年的几个月,就卖了6万元。2019年,王亚军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临县香平粽子厂”,还做了礼盒包装,当年收入13万元。 2020年,为了降低疫情影响,王亚军在快手上注册了账号,直播主卖“青塘粽”,生产淡季会捎带卖一些红枣。如今,和王亚军家一样,村里的刘文启、王登远、刘云云等人,都靠加工销售粽子、开农家乐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前青塘村里发展粽子加工销售的小作坊有85家,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青塘粽子通过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从村里远销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地。咱们村里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060元增加到2019年的5600元,今年预计达7000元。全村仅粽子产业一项,去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今年有望翻一番突破3000万元。”临县文旅局派驻前青塘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鑫说。 去年8月24日,临县青塘粽子扶贫车间项目开工仪式在后青塘村举行,占地约40亩,基建投资约3000万元,建成后,该项目可安置以贫困户为主的600余名工人就业,日产30万只粽子,年利润可达5000余万元。 目前,前青塘村已经成立了粽子协会,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对质量做出更严格的规范。李鑫说,目的是要让前青塘村“粽”来的幸福更“稳”些。 严寒时节,前青塘村安静祥和,村上的公司还在接单包粽子,小户经营也没有停止电商平台销售。待春暖花开,苇塘冒出新绿,这里因粽香交织出的幸福交响乐会越来越响亮。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