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临县“增绿”促“增收” 好生态带来好生计
2020年11月27日 09:08:00 来源:临县新闻办

  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是临县长期面临的双重压力。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县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生态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之一,统筹生态生计的同时协调了增绿增收,在一个战场打响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场脱贫大战役。 

  眼下正是秋冬季植树造林的时节,在山西临县玉坪乡生态治理工程现场,5个造林合作社的100多名工人正在山头忙碌,在很多行走不便的陡坡上,当地还动用无人机来帮忙运输苗木。 

  临县漾林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负责人刘贵云介绍到:我们有3000亩的造林任务,每天有100多工人植树,我们种油松、火炬、辽东栋、连翘等品种,今年是第一年,三年后政府来验收,我们要保证成活率达到85%以上。 

  “政府花钱买林子,群众造林挣票子”成为当地的一句顺口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临县组建起造林专业合作社291个,入社成员1.3万人,其中贫困社员就达到了1.14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我们通过议标的方式,将造林任务全部安排给合作社,让他们成为造林主体,把造林绿化的过程变成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成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临县林业局局长高翠文介绍到。 

  目前,临县已经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24%。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让临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近3年临县的平均降雨量增加了208毫米,泥沙流失量每年减少1360万吨。 

  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现在临县的环境好多了,这几年,全县的绿化面积多了,空气也就好,一出门就是公园,满眼都是绿色,心情多舒畅啊。降水量增多了,山上的树变多了,黄土地也变绿了。 

  好生态带来的是好生计。家住白文镇李家湾村的贫困户李爱青乐呵呵的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去护林巡山,老李说,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能沾上绿色生态的光,靠造林护林摆脱了贫困,感谢党的好政策。 

  贫困户李爱青告诉记者,以前的话就是靠种地维持,谁能想到山是越刨越荒,人也是越来越穷。现在不一样了,靠种树我们挣了钱,还有稳定的工作,我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这些“绿叶子”都是我们的“红票子”! 

  2017年,李家湾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仅仅40多天的时间,这里就完成了4000亩的造林工程。李爱青和村里的大多数贫困人口一样,靠种树就收入了6000多元。随后,他又成了村里的护林员,再加上退耕还林补贴和合作社分红,他的年收入一下增加了好几千。 

  据介绍,仅退耕还林一项,临县近年来就实施了78.6万亩,每亩奖补1500元,30多万群众受益。全县共聘用护林员6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5066人,人均年管护费达到6000元。在“增绿”的同时,临县开展了“红枣振兴攻坚战”,重点在八堡、克虎等13个红枣主产区乡镇实施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38万亩,累计助推贫困户29177户、贫困人口81131人实现了脱贫增收。 

  临县林业局局长高翠文表示:我们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加大造林力度,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38%以上,同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务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工程,让老百姓从造林绿化的各个环节中受益,真正实现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双赢。 


主办: 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06004910号-3 网站地图  
邮政编码:033200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0358-4421987
网站标识码: 141124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2402160002号